荷兰这边,从1730年开始,便出现了蔗糖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卖不出去。
但是,伴随着欧洲开战、混战开始、欧洲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奥斯坦德茶叶事件带来的茶叶飞入寻常百姓家、咖啡的大规模普及、战争导致的军需糖配给等等……
历史上巴达维亚的红溪惨案过后不久,就又迎来了一波蔗糖的高利润期。
如果大顺能够接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场遗产、加上强迫日本开关贸易增加的贸易量,蔗糖的反弹是可以预见的。
这种情况下,政策又该是怎样的?
站在帝国主义的角度,不压低华人雇工的待遇,蔗部承包商、大顺皇室和勋贵们入股的贸易公司,怎么和海地的法国黑奴竞争?怎么和孟加拉的低种姓“两脚牲口”竞争?
而且,既然朝廷鼓励移民,又不肯多花钱,移民到了南洋,总得有事干吧?总得干点啥先吃上饭吧?
愿意花钱倒是好说,出钱移民、出钱垦殖,但问题是朝廷花得起这个钱吗?
真要是朝廷出钱搞垦殖,下南洋的人谁肯去糖厂做工、去甘蔗园砍甘蔗?
工业时代的思维,是工人比农民强得多。
可在工业时代之前的黑暗时刻,小农的日子比雇工强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