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皇帝只说“免征粮税”,并没有说清免征多少年。当官的怕落个“抗旨”的罪名,便免去了杨白塔和杨白塔附近村庄的粮税。一任传一任,传到后来,也就习以为常,谁也不领头征那里的粮税了。
………………………………
宏远娘听完后,无限感慨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我在那里待了十年,竟然没听说过,平白里受了人家这么大的恩惠,都不知晓。”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了能耐,大家都跟着沾光。常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谁落了好处也不会忘了人家,要不怎么人们把白尚书都传神了?!”李崇林笑着说。
“是吗,都是些什么故事?”
“什么‘腹内镇凶宅’、‘立生成官’、‘少儿显异兆’,多了去了。我也是只知道个大概。你回去打听一下你们那里的老人们,他们准清楚。”
“没想到你知道的比我还多。”
“其实啊,白尚书在咱这里传开来,还得说沾了你的光。”
“这哪儿跟哪儿呀?怎么好好地扯到我身上了?”
“三姐,你在外面名气大着呢。人们说,你们那里几十年前出了个白尚书,现在又出了个李慧敏。一个是大官儿,一个有神气儿,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主儿,人们说,托生在你们那一块儿里,也算有福气的人。尤其是你成立的那个养老院,人们传的可神了。因为你,才带出了白尚书。我也是因为你,才对你们那里的故事感兴趣的。”
“我不是跟你说过么,都是夸大其词,你呀,就别在家里捧臭脚了。你的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放心吧,三姐只要能帮的忙,不用你求。要是帮不了的,你就是说下大天来,我也办不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