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4章 转折 (8 / 11)

作者:隐宗宗主 最后更新:2022/1/5 10:26:51
        当金属螺式炮闩、弹药筒和膛线发明以后,后膛装填才得以再次流行,于是诞生了后膛装填的阿姆斯特朗火炮。

        阿姆斯特朗炮是原本历史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它具有一些滑膛炮和前膛炮所没有的优点:从后部装填,采用一个立楔式炮闩,被称作‘阿姆斯特朗螺丝’的紧固螺丝顶紧。

        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发射的锥形炮弹可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当然了,如今距离阿姆斯特朗炮发明还有半个多世纪,黎汉明在拿出后装线膛炮的相应理论技术时,拿出的是后世已经成熟的理论技术。

        前装式火炮弹丸和炮管的贴合性不好,此外,因为此时弹丸直径是小于火炮口径的,因此弹丸会和炮管发生磕碰现象,不仅影响了弹丸的运动轨迹,也进一步损害了火炮的炮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一步对火炮技术进行发展,就需要将火炮由前装式火炮改为后装式火炮。

        后装式火炮允许炮弹直径略大于火炮口径,以便炮弹能够紧密的贴合在火炮的膛线上,不仅能够提高发射药的做功效率,还能够让弹丸在炮管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

        而后装炮相对于前装炮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后装火炮的气密性?

        解决的办法就是研发一款气密性较高的炮闩,这样后装式火炮不仅能够使用威力更大的后装式炮弹,而且因为将火炮的发射机构移到了火炮后方,因此后装式火炮在射速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炮闩装置是后膛装填火炮必不可少的零部件,是一种闭锁炮膛药室的机械装置,能够承受火炮射击时发射药气体压力的向后推力、密闭火药气体和容纳击发机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架空历史]不负大明不负卿 [列表]
  2. [两宋元明]我在大宋整挺好 [列表]
  3. [两宋元明]我在明末有套房 [列表]
  4. [架空历史]吕布的游戏 [列表]
  5. [战争幻想]抗战之特混战队 [列表]
  6. [架空历史]新顺1730 [列表]
  7. [两宋元明]一世富贵 [列表]
  8. [架空历史]大明之宝箱系统 [列表]
  9. [架空历史]新明史 [列表]
  10. [架空历史]大唐第一世家 [列表]
  11. [清史民国]大叛贼 [列表]
  12. [架空历史]红楼之荣亲王 [列表]
  13. [两晋隋唐]天唐锦绣 [列表]
  14. [军旅生涯]士兵突击之天道酬勤 [列表]
  15. [两晋隋唐]冉魏大帝 [列表]
  16. [历史传记]大秦开局被嬴政偷的心声 [列表]
  17. [秦汉三国]三国之生化狂人 [列表]
  18. [抗战烽火]抗战:从八佰开始 [列表]
  19. [两宋元明]我,大明头号反贼 [列表]
  20. [架空历史]唐末狐臣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