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街角的咖啡厅——
&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质地板上,微微的暖意渗进空气中,为这个宁静的午後添了一丝温柔。咖啡厅内,悠扬的音乐缓缓流淌,与偶尔响起的咖啡机运转声、顾客低语交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吴奕然坐在熟悉的角落——靠窗的位置。这里光线柔和,安静不受打扰,最重要的是,他能透过透明的玻璃窗,清楚地看见街道上的人来人往。
他端起刚送来的拿铁,手掌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身,耳机里播放着轻音乐,另一只手则翻阅着一本心理学书籍。书里的内容对他而言不仅有趣,更像是一种习惯X的探索。他对人的行为、心理动机以及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细节充满好奇,总想着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行为背後的原因。
这个习惯,从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吴奕然从小就是个害羞内向的孩子,朋友寥寥无几。每当下课钟声响起,其他同学总是成群结伴地玩耍、聊天,而他则习惯独自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看着教室里的一切。他不是不想融入,只是无法轻易开口,甚至连主动接近别人的勇气都没有。
於是,在无数个孤独的下课时光里,他开始养成了一个奇特的习惯——观察。他会注意到某个同学习惯X地咬笔杆,某个nV孩总是将铅笔盒里的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某些人虽然表面上笑着,却时常望向窗外,眼神里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他发现,这些细微的行为往往透露着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起初,他只是因为无聊而无意识地观察,但时间久了,他开始对这件事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他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模式,而这些模式通常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的。某些人讲话时总是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显示出他们的腼腆与不安;有些人习惯X地紧握拳头,代表他们内心焦虑;有些人即使在大笑时,眉宇间仍藏着压抑的痕迹。
渐渐地,这种「观察」变成了一种本能,甚至影响了他日後的兴趣与生活方式。他开始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希望能透过更深入的知识,解释那些藏在人们行为背後的真相。
就像现在这样。
他的目光从书页上移开,顺着咖啡厅的落地窗向外望去。窗外的街道上,人群来来往往,像是无数条交错的线,在这座城市里编织出无声的故事。而其中,一个男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