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一堆外行人看得糊里糊涂的专业名词,显不出傅老的水平,语言被创造的初衷就是为了交流沟通,文字则是语言的升华,除了交流沟通,还有记录分享。
记录什么?
记录所见所闻所思。
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
公开发表的文章,是要给读者看的,读者都看不懂,那还有什么意义?
闻樱继续往下看,傅老说起邹蔚君如何打动他的经过,让闻樱一怔。
“小邹见我迟疑,就问我要不要看一本书,我说什么书,小邹说是一个年轻人的作品……等我将作品看完,小邹告诉我,征文比赛的初衷就是要挖掘更多这样年轻有才华的创作者,我心想完了,小邹这是给老头子下了个套呀,一出手就拿捏到了我的七寸——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是有不少缺点的,其中一个就是‘好为人师’,看见有年轻有才华的作者,我就走不动路啦,于是只能自打嘴巴子,告诉小邹我其实是想当评委的,感谢小邹不计前嫌重新接纳了我这个出尔反尔的老小人!”
单纯的读者看到这里已经忍不住要笑了。
傅老哪里是“老小人”呀,分明是老小孩。
不单纯的读者,比如那些评论家,看到这一段,心情真和傅老描述的一模一样:完了!
蓉城文艺出版社的邹总编,他们是不认识啦。
但文艺出版社的邹总编给傅老推荐了一个年轻人的作品,用脚指头都能猜到是哪个年轻人——蓉城文艺出版社近来只运作出了一本畅销,就是《少年偶像》,傅老嘴里年轻有才华的创作者,只能是‘逆流的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