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一章 向山的想法 (1 / 4)

作者:吾道长不孤 最后更新:2023/9/13 2:21:21
        向山是真心相信,增材建造/3D打印是可以改变人类工业格局的。

        人类工业格局路必然走向“聚集”,垄断会非常容易出现。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经济实体在一个区域内聚集的时候,就能够产生“1+1>2”的特殊效果。由于生产机构的规模扩大了,所有生产线可以共用一个研发机构提供的技术,摊平了研发成本。大规模采购物料的时候,也能够压低价格。

        总之,好处多多。

        当然,还有一点——大量的人手,就可以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和分工,提升效率了,所以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中完成了对“分工”的研究,而查尔斯·巴贝奇这位数学家将之进一步发展。最终,在“美丽新世界的神”亨利·福特手中,这一套制度进化成了最终形态——流水线。

        巴贝奇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分工可以让每一个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减少。这节省了工人学习新技能的时间,节省了员工学习过程的消耗,节省了从一个工序转向另一个工序的时间,更节省了改变工具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子的话,一个工人只需要重复进行简单的劳动,就可以快速提升劳动技能的熟练度。

        但巴贝奇先生或许并没有料到,亨利·福特会怎样践行这个理论。

        大资本家福特把T型车的生产总共分为7882道不同的工序。其中,949道需要“强壮、身体条件很好的男性工人”,3338道需要“一般体力工人”;其他工序可以由“妇女或年长一些的少年”完成;还有,“没有腿的工人可做其中670道工序,一条腿的工人可做2637道,没有手的人可做2道,一只手的人可以做715道,瞎子可做10道。”

        啊,当然,还有一点尤其不应该忘记。

        巴贝奇先生是研究机械的行家。在电气时代之前,这位数学家就在盘算制作“可以计算的机器”以及“可以自动运行的机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