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心雨扶额:“啊——这完全就是你给的资料库的问题吧。那些ai根本没法理解‘白噪音和管弦乐对人类是两种声音’这一点。”
“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但总结就是,如果从‘像不像川井先生’这个角度来做判断,那么就有极大的概率被忽悠过去。但如果跳出这个思维定势,先从‘是不是人’这个角度进行判断,可能会有一些收获。”
陆轩宇有些晕:“这……川井先生也是‘人’,我是说,也在‘人类音乐家’的范畴内吧?”
“人类对‘是不是人’的判断是模糊的。如果你的大脑在专心判断‘这些音乐是否符合川井宪次风格’的话,那么‘使用白噪音’也有可能被你的大脑认为是川井先生的创造性尝试——而且那些白噪音是作为音乐的元素整体编进去的,又不明显!别强调了!”
最后一句,向山是扭头对身后的祝心雨说的。
陆轩宇点了点头:“那这个研究……到底哪里赚了?”
“我们最后检视机器的代码,试图找出‘使人们认为音乐有川井宪次个人风格’的参数。这个参数,就是所谓的‘作者性’吧。另外还有‘如何判断音乐像不像川井宪次个人风格’的参数。”向山道,“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就在尝试通过从无到有建立‘计算机认识世界的方法’,来反过来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路径’。”
“而其中相当重要又相当暧昧的一个方向,就是‘人类是如何认知其他人类’的。人啊,人毕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为什么会觉得其他人具有‘个性’呢?这个‘个性’又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
“我有个朋友就相信,决定人类个性的数据,其实非常小。人类意识中的庞大数据,大部分是‘共性’。如果使用合适的格式进行压缩的话……哎哟,不好意思,一下子说多了。”
陆轩宇敬畏的点了点头:“听起来确实是很有意义的研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