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1章 沿边入中的弊端 (1 / 2)

作者:安化军 最后更新:2021/12/9 3:37:06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陕西十数万大军,所需粮草九成靠商贾入中,如果最近三年无一石粮食入陕西,官兵所需粮草哪里来?”

        赵祯从位子上一下又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徐平。

        徐平道:“没有粮食入陕西,粮草自然是从陕西来。陕西军费每年一千五百万贯,一路所收税赋约占一半,七百多万贯,另外七八百万的缺口,便是沿边入中所需。而陕西税赋低于北方各路,比河东路还略低,只相当于河北路一半而已。所谓陕西入中,无非是加征税赋本该由经由官府,入中之后就转交给了商贾豪强。各大臣只言行入中法后,民不加赋而边用自足,初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商贾的粮难道不上从陕西百姓盘剥而来?”

        赵祯听了缓缓坐回位子上,过了好一会才沉声道:“话是如此说,可入中法后陕西沿边所需粮草,终究是官府花钱买来的。”

        徐平也是沉默了好一会,入中法所牵扯到的问题之复杂,他现在只是有个粗略的概念,还不能把整个问题理清楚。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徐平已经看清,之所以到了北宋才出现这个问题,尤其是真宗朝之后愈演愈烈,茶法不管怎么改,都是初看有成效,施行不到十年就弊端从生,不得不再次更改,核心的矛盾是三司完成了对天下财政的集权,而这个时代的管理手段又不足以支撑这种集权。这矛盾在茶法上集中表现出来,自然是因为茶这种商品的特点。

        见赵祯看着自己,徐平只好明说:“不错,粮草是官府花钱买来的,但这钱按入中法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出粮的百姓手里。行入中法的本意,是从其他各路调粮草入陕西,不对陕西盘剥过重。但官府只管用钱用茶换粮,不管粮来自哪里,商人重利,自然是从陕西本地盘剥来得最省,获利最多,谁会远距离运粮。”

        刘太后当政,赵祯已经当了十年见***,这过程中虽然拿不了主意,各种奏章却都是仔细看的,不是毫无经验的年轻冲动帝王。不用徐平说,他自己心里就清楚,发出去的钱哪怕有一成到了百姓手里,经手的官员中就能提拔出几个能吏出来。

        但这可能吗?只怕出粮百姓不但不能得利,还得再被剥削一次。

        屋子里的气氛一时凝重起来,作为帝王,对施政的细节赵祯所知有限,执政大臣报上来改革茶法,他也只能从所列的各种数据中作大致的判断。而徐平所讲的,不管哪个臣僚上奏章,数据里都是断然不会列的。大多数的官员是真地不清楚,也不向这个方面想,有的官员有意避过,而只捡能表现政绩的数据讲。

        “雍熙北伐,大军两次进抵涿州,都因军中乏粮而不得不退。当时粮草纲运难达,京中陈茶又多,才在沿边行入中法,以商贾帮大军运粮草,到现在快五十年了。”

        赵祯看着前方,喃喃自语,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五十年间,茶法不数年就变更一次,每次积弊未消,新弊又起,改来改去。——不如就废了茶法榷卖吧!”

        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徐平。

        徐平愣了一下,没想到赵祯思维这么发散,一下子就想到废茶法上去,小心道:“此事牵涉极广,还是要从长计议。”

        不能解决沿边的粮草问题,提出废茶法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必须在西北用茶?因为这是西北地区必需的物资,算是硬通货,可以引诱那边的商人做这生意。而其他的专卖品,比如盐就没有这个作用,因为盐池就在陕西路,加上党项的青白盐倾销,陕西路自己还要向外卖盐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两宋元明]一世富贵 [列表]
  2. [架空历史]大明之宝箱系统 [列表]
  3. [架空历史]大唐第一世家 [列表]
  4. [架空历史]新顺1730 [列表]
  5. [清史民国]大叛贼 [列表]
  6. [两宋元明]我在明末有套房 [列表]
  7. [架空历史]红楼之荣亲王 [列表]
  8. [架空历史]新明史 [列表]
  9. [两宋元明]我在大宋整挺好 [列表]
  10. [战争幻想]抗战之特混战队 [列表]
  11. [秦汉三国]三国之生化狂人 [列表]
  12. [军旅生涯]士兵突击之天道酬勤 [列表]
  13. [两宋元明]我,大明头号反贼 [列表]
  14. [清史民国]覆清1796 [列表]
  15. [历史传记]大秦开局被嬴政偷的心声 [列表]
  16. [秦汉三国]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列表]
  17. [两晋隋唐]冉魏大帝 [列表]
  18. [架空历史]唐末狐臣 [列表]
  19. [抗战烽火]抗战:从八佰开始 [列表]
  20. [抗战烽火]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