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刘钰有信心在日本破局,李淦也见到了第一笔回报,明知道这四万两银子就是一个大鱼饵,可还是忍不住吞了下去。
皇室出钱,却不声张,商贾募股,分红取利……甚至皇帝走私违禁物卖国这样前朝绝无的先例,如今天下一日一变,不如尝试一下。
遂批了奏折,除了这四万两的利、两万两的本,皇帝内帑里再出六万两,凑十二万两。
这些钱如何用,皇帝不管,只要年年上报账目即可。期间所得利润,皆可不用回送京城,投入海军运作。
允许刘钰尝试一下不报内帑来钱的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日后且能控制的办法。
又把刘钰写的奏折仔细看了一遍,读到日本人一直在搜集情报但是无法禁绝的时候,李淦忍不住批复道:“倭人既询问国朝典章制度,实有窥测之心,不可不察。卿既用间,也小心间入间中成无间之事。卿所言琉球一臣二主之事,朕亦有耳闻。然此事万不可提及,一则海军未成,恐倭人提防;二则此事有损天朝威名,实力不济,不若掩耳盗铃,装作不知。至于朝鲜事,卿先前所言,已有眉目。”
“至于国朝海商,为求贸易信牌而泄密国事……卿言不可避免,朕亦以为不可因噎废食,此事也只当不知。卿言,商不可信亦不可不信,大有道理。若卿所言,之前贸易信牌新政未出之时,国朝海商便能团结一致而迫倭人降价;如今却各自行贿主动提价。非当日忠而今日奸,不过趋利尔。人或善或恶,而利不善不恶。”
关于日本部分的奏折批阅完,李淦想着琉球的事,忍不住无奈苦笑。
之前就总说天下变了,不要掩耳盗铃。
如今想想,单单一个琉球既朝贡中国,又朝贡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一出掩耳盗铃。
朝廷每一次去封贡的,都知道琉球的事,但都是报喜不报忧,怕起刀兵之祸,为蕞尔之地与日本鏖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