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拂臣之重,除非故事里的事,现实里谁人可当?”
“至于辅臣,儿臣知前朝故事。衮衮诸公,清流大义,倒逼朝廷,而至天下大乱。只恐以辅臣之名,而行朋党之事,儿臣不敢为。”
“儿臣,只愿为铮臣、谏臣!”
然而,这个答案,依旧引来了皇帝的笑。
“呵……铮臣?谏臣?”
“此一时,彼一时也。”
“荀卿言箕子,乃谏臣之典范。只说箕子劝谏不听,遂弹琴自悲、不问政事。可是,你们亦知,前朝洪武帝,何以赐朝鲜国其名为朝鲜?”
“箕子后渡东北,遂有朝鲜国。”
“如今天下大争,蛮荒之地,亦可垦耕而成沃土。”
“若学箕子,大道不行,于是远渡殖民地,乃求顺心中之道义、建理想之国。百年之后,人口滋生,焉知不能反客为主?”
“届时,纵你们为谏臣,焉知后世没有‘帝出乎震’之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