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京都的高速公路上,一辆银白色的商务车正在不急不缓的行驶,车内时不时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这是一辆九座的高档商务车,车内除了司机,秘书和陈天弘父子外,剩余的5人都是年过50岁的老人,全是省作家协会成员。
陈志德羡慕的听着车内的人聊天,他们聊得要么是作家圈子里的事,要么是科学院的事。陈志德以一个大学教师的水平竟然话都插不上几句。
陈天弘则坐在曹兴奎的身边。曹兴奎时不时的会向他问一些问题,然后有意的给他说教一些知识还有写作的技巧。陈天弘听得也是受益匪浅,虽然他的知识储存量比车上所有人都强,但是经验和阅历是拍马都赶不上这些老人的。
可一直听也会累,特别是他昨晚熬夜码字,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天弘,你那篇《乡村教师》有原型吗?那个老师的经历,可不是查阅资料就能写出来的。”
这时曹兴奎又问了一个问题,其他人也是看向陈天弘,他们同样好奇。
“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我的父亲,这些经历都是他讲给我的,就是我自己在文中加了一些渲染。”陈天弘指向自己的父亲,老爸,儿子只能帮你到这了。
陈志德立刻挺胸昂头收腹,这是他最骄傲的点,儿子获得全国第一名的作品原型是他。陈志德可能真的忘记了,他支教的事给陈天弘说的不多,也没有文中那么困难。当然这不是重点,陈天弘说是,那么他就是。
陈天弘的这话让车内众人肃然起敬,再看陈志德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大家都看过那篇《乡村教师》对里面的李宝库老师可是记忆犹新,没想到现实还真有原型。
“天弘爸爸,失敬了!没想到你不止培养出了这么好的儿子,还对教育事业付出了这么多。”一位作家充满敬意的说到。
“陈先生,你当初是在哪里支教?当年我也去乡村当过一年的支教老师,那时候,环境是真恶劣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