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也没有耽搁就去其他世界了。
“佛骨入京,天子迎奉佛骨!”
一个要都快要掉光的老和尚脸都要笑开了花,这是咸通十四年,大唐皇帝懿宗染病久治不愈,迫感来日不多,于是便把国家前途和自己的命运都托付给佛祖。
这一次佛骨迎奉声势浩大,是一次供品最多,耗费空前的迎奉,可谓集前代历次佛事侈靡之大成,禁军兵杖,香刹宝帐,无所不用其极,远非一般法事,而是国家大典。
此次迎请佛骨,群臣谏阻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说唐宪宗就是因为迎佛骨而晏驾的。但皇上说:“只要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见到佛指舍利,我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于是下令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盖以迎奉佛骨,并且都以金玉、锦绣、珠翠作为装饰。从京城到法门寺的300里间,车水马龙,昼夜不断。
佛骨迎至京城,即以御林军作为仪仗队,朝廷和私人的音乐班子竞相施展手段,一时天地间也沸腾了。而各种仪仗绵亘数十里,这种盛大的场面,比皇帝在郊外的祭祀还要隆重。
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富贵人家在道路两边搭起高大的彩楼并举行大型室外法事活动,竞相表现其虔诚之心。懿宗皇帝也亲自到安福门礼拜、迎请佛指舍利,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一次迎奉佛骨,宰相以下竞相施舍金银珠宝,多得不可胜数。其后遂以金银为宝刹,以珠玉为宝帐香舁,用孔雀毛装饰其宝刹,小者高一丈,大者二丈。刻香檀为飞帘,花槛瓦木阶砌之类,其上遍以金银覆盖。
甚至有的军卒,将左臂砍断于佛前,以右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满地。
又有僧人将艾放在头顶上点燃,叫做“炼顶”。
坊市之内的许多豪富之家,都组织僧人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