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贝利亚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政治部与军队的关系同样不好。
这些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就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军队里军官、将军、元帅都是用来审查和枪毙的:
据统计,从30年代到卫国战争爆发时,5个元帅中有3人被处死,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有3人被处死,12个二级集团军司令被处死,,另外67个军长中的60人,199个师长中的136人,397个旅长中221人,***个上校中401人......
换句话说,就是军队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他们除了服从命令外不应该有任何其它想法。
但是战争爆发后就不一样了。
战争是不允许军队没有组织、没有凝聚力形同一盘散沙,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战争初期的一溃千里。
这也是舒尔卡一直以来面临的矛盾:如果想要打胜仗的话,就必须关心部下与部下同生共死,因为只有这样部队才有战斗力才有办法在战场上生存,而这样的结果就必然是“结党营私”导致部队愿意服从舒尔卡的命令甚至无视内务部、政治部。
这样一来,随着战争越来越深入,军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百姓也随之越来越拥护军队......其结果就是军队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很容易掌握话语权。
有句话叫“拳头才是硬道理”,而战争时期军队就是“拳头”,其它一切都是虚的。
赫鲁晓夫和贝利亚都看到了这一点。
对于这方面赫鲁晓夫不是太担心,因为政治部对军队的控制更直接,他们甚至直接参与军队的指挥,虽然前线官兵对政委往往是口服心不服。
而贝利亚的内务部在这方面则显然落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