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就是初期的进攻是“实战演习”级别的,看似进攻但其实是用敌人前沿阵地演练,让各级指挥官与各兵种尝试着协同。
另一方面,舒尔卡相信一句话“战场是最好的学校”。
这不仅是因为战场的环境十分真实,更因为在战场上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迫使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兵种都尽一切努力紧密结合起来。
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否则在前方等着他们的就会是死亡。
这些都不是在训练场上能练出来的,所以在战场如果发现一支部队突然间成长为精锐......不要惊讶,这都是被“死亡”逼出来的潜能。
舒尔卡在望远镜里很欣慰的看到这样的“潜能”,因为战斗打响半小时后,苏军部队的坦克及炮火和步兵已经在有节骤的推进......这说明指挥员们已经有所收获了。
另一方面德第91步兵师师长莫里茨少将则对苏军这种进攻战术的转变极其不适应。
就像舒尔卡说的,如果苏军按照传统战术进攻的话,那么莫里茨少将的布署就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坦克前进到反坦克壕前毫无疑问就会被阻挡而无法前进,接着,布设在各个方向的反坦克炮就会将这些坦克一辆辆击毁。
敌人的坦克一旦损失殆尽,那么德步兵师就不需要再担心什么了......步兵对步兵德军从来没怕过谁。
然而,战局却并没有像莫里茨少将想像的那样发展。
俄国人居然一反常态的用步兵在前方进行低烈度的进攻......所谓低烈度的进攻,是相对以往俄军总是大批量的实施冲锋而言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