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自行火炮还能适时根据敌人坦克的走向和位置适时调整方位并做好准备。
在这一点上就连舒尔卡也感到困惑,因为苏军通讯设备十分落后,其实更重要的是紧缺,此时连坦克的中流砥柱t34都只有指挥车才能配无线电,自行火炮当然就没有无线电了。
既然如此,苏军观察员与自行火炮之间的协同就必须通过步兵,也就是观察员先打电话给步兵,然后步兵再告诉自行火炮敌人的方位。
这其中不仅会滞后,还有可能出错,比如像阿林西莫维奇就有可能听错或者要喊几遍才听清。
更重要的还是自行火炮本身就存在协同困难的问题,比如瞄准通常需要驾驶员和炮手两人完成:炮手控制炮的高低射角,水平位移则需要驾驶员控制,如果驾驶员和炮手其中之一出问题的话,根本就无法瞄准目标。
然而,舒尔卡在高处观察的时候,却发现这些自行火炮的转向都很及时,比如德军坦克在另一边拐了个弯,墙内的自行火炮也跟着调整了炮口......于是,当德军坦克破墙而出的那一刻,自行火炮炮口就是正对着敌人坦克的。
后来舒尔卡才知道阿林西莫维奇上尉有不一样的协同方法......步兵接收到瞬息后不是用叫喊的方式告知炮手,而是用手电筒在墙上照出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就代表了围墙另一边敌人坦克的位置。
于是,炮手和驾驶员第一时间就能完美的协同几乎同时转向。
从这一点来看,让阿林西莫维奇上尉担任这个自行火炮营营长还是正确的。
也正因为这样,才决定了德军“虎式”坦克的命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