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被媒体曝光,司马南的画皮被揭破,他应该要老实一段时间了。哪知道司马南是那种毫无廉耻的人,司马南公开辩解说:“我反美是工作,去美国度假是生活。”左派网友彻底傻眼了,原来自己的偶像就是一个双面人。为了钱他骂洋人,为了生活他跪舔洋人,这不是精神分裂吗!没几天,司马南开通了视频号,风风光光的继续他的反美向左表演。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彻底搞明白,原来司马南就是臭的,而且他不需要掩饰这种臭,他就是靠这种臭才能吸引蟑螂和苍蝇。没有臭味,他还不愿意呢!
左本来是好的,但司马南这种左实在是恶臭熏天,常人避之唯恐不及。只不过中国不乏蟑螂和苍蝇,蟑螂和苍蝇也需要代言人,也需要新闻官啊,所以司马南看起来还能火红几天。多年前,我在网上遇见一个济南老太太。老太太是个普通退休职工,一辈子没出过国。但她就是喜欢毛思想,毛理论。于是老太太每个周末都到济南的英雄山上去向游客宣讲毛思想,毛理论。我想像老太太这种左派才是可爱的,至于司马南他最好还是去表演手指头戳电风扇吧。至少,戳电风扇人畜无害,你们说是不是?
胡锡进
如果说白岩松,司马南的理论水平都不高的话,这位胡锡进胡大主编可是个高理论水平的人。胡锡进是原《环球时报》的主编,也是一位活跃的时政社评员。我看过不少胡锡进的文章,老实说写得很有点路数。不是说胡锡进的文学水平有多高,而是胡锡进在遣词造句,文章达意方面有很高的能力。看胡锡进的文章,你不会受感动,但看着看着你会佩服起这个人怎么这么会写,写得严丝合缝,不散不乱,字字珠玑。
我最初看胡锡进的文章也很佩服他,简直是个写作能手嘛。但看着看着也就看出了审美疲劳,这位胡大主编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很有道理,但整篇看完,你会陷入一片茫然: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或者说胡锡进的文章就是一杯茶,咖啡,可可的混合液,喝下去,你会半天回不过神来。有的聪明的读者就说:“胡锡进哪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啊,叼盘,叼盘!”
什么是叼盘?就是主人把自己手中的飞碟往空中一甩,爱犬就一个飞身上去把主人的飞碟用嘴稳稳叼住,这叫叼盘。那么谁是主人呢?不就是中南海里面的老爷们吗?爱犬呢,不就姓胡吗。所以胡锡进才当上了《环球时报》的主编,这个主编职位至少是正厅级吧?吓!正厅级!司马南听见腿都要吓软。要不为什么说还是在体制内滋润呢?胡锡进胡大主编的文章从最开始的读者广泛,到后来读者越来越少,几乎没什么人看。怪在胡锡进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读者流失,他从主编位置上退下来后继续笔耕不辍,新文章新见解层出不穷。
我很好奇胡锡进还会有什么新的观点和我们分享,于是专门去找他最近更新的文章来看。看了半天,我就看出了一句话:“这只狗老到除了叼盘,其他什么都不会了。”所以,我忽然对胡锡进生出了一丝怜悯之心。我觉得胡锡进与白岩松和司马南还是有区别的,白岩松是梦游梦游到功成名就,司马南是个地痞小无赖,但胡锡进是真有才华的。可惜就可惜在,胡锡进完全被体制所“捉拿”了。胡锡进连反抗都没有反抗一下,就心甘情愿受了招安,吃上了御用文人的好饭。叹息啊,文人一旦失去了自主权,天知道会写出什么鬼东西。有的时候,这种御用文人完全就是个工具,他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他只是把主人的想法领会清楚,然后写成一个一个铅字,最后不厌其烦的向大众传达到位。这是文人的悲哀和末路。
令人惊奇的是,胡锡进还是个双语人才。胡锡进的英语非常好,好到可以用英语写作的程度。要知道中国能用英语写作的作家是极为罕见的,比如那位写《京华春梦》的林语堂是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翘楚。我的英语实在拿不出手,所以我并没有看过胡锡进用英语写的文章。但细想一下,我还是非常唏嘘。一个能用英语写作的作家,竟然只能写一些老爷们的牙慧之言。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那么胡大主编吃了这么多年老爷们的残羹剩饭,不知道嘴巴里面还有没有点自己的味道呢?这是我的疑惑。
然而无论如何,我觉得胡锡进还是比范进厉害多了。范进中举当了个小小县官,实际上最后多半会铩羽而归。但胡锡进可是真的功成名就了的。其他的不说,光是胡锡进的网络粉丝就要用千万来计数吧?这就很厉害了。而且我注意到胡锡进虽然有“叼盘”之名,但他的文章还是有正气的。胡锡进不会像白岩松那样自欺欺人,更不会像司马南一样令人犯恶心。胡锡进还是正派的,这种正派从他的文字里面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来。
胡锡进胡大主编,久仰了。以后kevin在写作方面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您不吝赐教。也许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和胡大主编合作写一篇文章,讲讲胡主编的心事,讲讲我的忧怨,那么就很好,很幸福,很殊胜了。胡锡进大哥,来日多保重,我期待着您的心语心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