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又怎样呢?刚刚穿越过来的路新铭,会不会接收李巧巧这个“寡妇”新娘?!
梁晓乐觉得自己有必要看看去。实在不行,哪怕自己忍着尴尬用点儿小异能,也得让李巧巧在第二个洞房之夜圆了房!!!
吃过晚饭回来以后,梁晓乐温习了一会儿《三清书》现在她是真正地用心学了,便驾着空间“气泡”,向路新铭和李巧巧的洞房飘飞过去。
洞房外面已经有好几个人蹲在窗台底下了。让梁晓乐感到奇怪的是,这里没有想象中得年轻男士,而是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有三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身裹棉袍,在窗台底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烟袋锅儿上的火光一闪一闪的,在漆黑的夜里看的一清二楚。梁晓乐近前一看,差点笑出声来:三个老人原来都是养老院里的老人。
这的得力于梁艳秋的工作。因为这里是孤儿院,院长梁艳秋有充分的理由早早关门闭户。但她为了不让李巧巧和路新铭的新婚之夜留遗憾,还是大开了院门,让人们自由出入。
按着农村习俗,新婚之夜是允许听房的。
听房又叫“听墙根儿”、“听窗户眼儿”等名称。是指新人新婚初夜或者前三天,街坊邻居们到洞房内外窃听新婚男女的私房话及其它。
听房还不分大小辈儿。正所谓“新婚三天无大小”,不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酒席散后,想凑热闹听房的人们,便各自寻找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偷听新房里的动静。
听房也是婚庆的一个内容。有的人家为了保证有人听房,还有意邀请相熟的男性为之,意思是沾福气,早生贵子讨个吉利。第二天一大早,小两口的私房话已经传遍了左邻右舍。那相当刺激的新闻,又给婚庆增添了一抹色彩。
如果没人听房的话,主人家会觉得很没面子,有的认真的人家,新婚之夜如果没有或者实在找不到听房的,干脆就在新房的窗台底下放上两把笤箸,代替听房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