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巧今天上身穿着一件藕荷色长衫,长衫下是一条墨绿筒裙。无论长衫或筒裙,边沿都绣着彩云图,左胸部有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
因为李巧巧已经“出嫁”,标志是不能混淆的。她乌黑的头发上挽了个少妇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她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
李巧巧本就是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如今正值二九年华,周身的青春活泼气息想掩盖也难。
梁晓乐眼睛直直地望着李巧巧看得呆了。这一专注不要紧,她发现了李巧巧脸上有一丝儿不和谐的音符:她笔直的鼻梁下那张樱桃小嘴儿,此时嘴角正微微向上弯着,笑意中带着点儿淡淡的哀愁。虽然很很浅,但还是让梁晓乐扑捉到了。
梁晓乐心里猛一震:三年了,我怎么把这个美人儿给忘了呢?
李巧巧至今还是单身。这个时空里寡妇不允许改嫁,她虽然没圆?房,但这只有自己家中的极少数人知道,何况婚礼已经举行,装束也是“少妇”装,仅凭这些,便挡住了媒人们的脚步。
梁晓乐在心里只骂自己糊涂!
头一年算是李巧巧的适应期,梁晓乐没往这上面想;后二年她又忙着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有时看见了,想起来了,又被别的事情占用了脑子,也就把这件事给撂下来了。
“乐乐,还在为谁发明的绣花伤脑筋哩嘛?!”李巧巧见梁晓乐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以为她还在等着自己回答她的问题。
梁晓乐闻听知道自己走神儿了,忙笑笑掩饰道:“是啊,巧姐姐,谁发明的绣花呀?这么难绣?!”
其实她知道中国刺绣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