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柳虽然少落了钱,但父母亲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心里也很满意。
……………………
“梁德福成立了养老院,一个老人只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子,就可以住进去。住的是新盖的瓦房,吃的是他们家食堂里的自选餐。梁世荣老俩口在里头滋儿的不行。”
这话很快在梁家屯里传开了。没儿没女或是像梁世荣一样,有女儿,但都嫁出村的老人们,开始动了心。结着伴儿地到养老院里参看,询问有关事项。
梁世荣更是现身说法:“长期在闺女家住,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自己也不适应。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荣老伴儿说:“一天三顿饭,顿顿都十几样饭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这里吃上一天饭,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样数都过。”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荣接着说:“我来时身体很不好。到了这里以后,德福院长给我请了郎中,抓了两付中药吃。这不,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梁德福家里有“神气儿”,这是村里人们公认的。梁德福任院长的养老院,肯定也有“神气儿”罩着。再经梁世荣老俩口这么以宣传,多数人动了心,想加入进来。
有年龄小些的,虽然对养老院里的吃、喝、住,都很满意,却又顾虑重重:“这‘神气儿’乃蹊跷之事,说没就没了。俗话说,‘爷儿爷儿太阳不能光照一个地方’,到那时,养老院境况愈下。地和房子都入进来了不说,自己一点儿积蓄也没了,以后岂不受了罪!”
宏远爹听到人们议论以后,立即在规章制度里,又增加了一条:
入院自愿,出院自由。养老院生活水准和服务质量一旦下降,或者散了,入进来的地和房子,一律归还原主。如果房子倒塌,或者被拆迁挪用,养老院包赔两间瓦房。另外,无论入院时间长短,都赠送二年地租,作为经济补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