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眼下怎样堵众人的嘴?”
宏远娘梁晓乐:“这还不好说。嫌地少,再买二、三十亩,循序渐进,反正咱家有银子。咱不是说过么,把银子都置成宅子地,放着心里踏实。如今咱雇长工,不怕种不过来。”
“这倒是个法儿。你怎么才说呀?”
宏远娘梁晓乐:“人家这不是刚想起来吗?”
“这事就这样定了!那,孩子的事呢?”
宏远娘梁晓乐:“我总觉得,老天爷爷三番五次地给咱东西,有求必应,绝不是光为了补偿咱。就拿这天的饺子来说,我真担心分不够。没想到分到最后,还有咱一家子吃的、剩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爷爷见咱们是为了给全村人防瘟疫,大发慈悲,要多少有多少。同时,也说明老天爷爷给咱东西,是为了让咱济贫救困,帮助生活无着落的人呢!这个孩子太可怜了,咱收留了他,用老天爷爷给咱的食物养活他,也算对老天爷爷有个交代。”
“你不是说了,收下一个,保不准就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孤儿来这里吗?虽然有老天爷爷给的东西,万一老天爷爷不给了,孩子们又没长大,怎么办?咱又不是福利机构!”
宏远娘梁晓乐:“我倒有一个想法:孩子咱可以收留。让族长给咱打起个证明来,证明这孩子从多大多大咱就收养了他她。因为不是咱的孩子,咱没这个义务。等他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咱从他的收入里扣除一定数量的钱财,作为咱养育他的回报。这样,咱收养的孤儿越多,十年二十年以后,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这也叫一种投资吧!”
“能行?”
宏远娘梁晓乐:“怎么不行!不是有句俗话叫‘养儿防老’嘛。咱有儿有女,用不着他们养老,就让他们从经济上回报一些算了。其实,上算的还是咱!你想想:咱的钱财全部都是轻而易举地得来,用来救助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普济众生,将来咱个人还落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宏远爹赞许地看着宏远娘:“你怎么想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