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寇家便把寇官树移居到一处闲院儿里,对外却谎称出门学手艺。这个自然也瞒着梁家。
这个时空订婚的约定,法律效力很大,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双方是绝不能毁约的,否则会诉之官衙。基本上订婚了,男女双方的身份就定下来了。
寇家这样做,自然不是怕梁家悔婚,而是顾忌寇官树得的是传染病,被村里人厌恶。被亲家瞧不起,在嫁妆上大打折扣。
也因为这样,梁艳秋的婚事才拖到十六岁。在这个时空里,一般女孩儿十四岁结婚的占大多数。
去年腊月,寇官树病情日渐沉重。寇官树母亲想:梁艳秋已经与儿子定了婚事。原指望等儿子病好以后再成亲。现在看来,儿子的病完全好利落已经无望。何不让梁艳秋给儿子冲冲喜,永远占住这个“儿媳妇”,给家里增添一个劳动力,儿子身旁也有个常人侍候。便不顾儿子还在重病中,找算命先生劈了八字,定下日子,于二月十六日举行婚礼。
谁知,日期还未到,寇官树却一命呜呼。
噩耗传来,梁艳秋哭的死去活来。她和这个未婚夫还不曾见过一面,感情自是谈不上,她哭得是自己的命运。
由于这个时空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权被蔑视。男人三妻四妾可以,却强调女人从一而终,认为从一而终是良家妇女应有的节操,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经订立婚约,女人便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订婚以后,未婚夫先亡,未婚女子虽居家,也须为夫守节,称“望门寡”。望门未过门而寡的女人通常被认为“命硬”、“克夫”,以致难以再蘸重嫁。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未婚夫先亡,往往使不幸的女子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认为自己“不吉”,多半孤独终身。
梁赵氏也哭的痛不欲生。口口声声说:“我的苦命女儿啊,你的命怎么这样随娘啊,我们哪里得罪老天爷爷了,让我们母女遭受同样的命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