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不比布,是日常消费品。加上买回去的人再一宣传,来买的人特别多。有的是为了沾“神气儿”,有的是为了图便宜,还有的把自家的麦子运到集上按市场价卖掉,再回来用批发价买梁德福的,从中赚差价,还美其名曰:“为了沾‘神气儿’,吃‘神麦子’。”
宏远爹娘又卖布又卖麦子,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却能有大几两银子进家。
梁晓乐自是又多了一项心思:看着布少了,往外拿点儿布;看着麦子少了,往外拿点儿麦子。虽然有梁玉云、梁宏根两个跟屁虫不离左右,由于运用的技巧娴熟了,一点儿也让他们看不出破绽。
卖了几天,宏远娘就坚持不住了。
自从开业以来,家里一天到晚人不断,孩子们有来找梁晓乐玩儿的小闺女们,有来找梁宏远玩儿的小小子们。家里就像个幼儿园;
大人们有来买布的,有来买麦子的。你来了他走,你走了他来。就是吃饭的功夫,也不知来几拨儿。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宏远娘累得腰酸背痛,精神萎靡不振。
“再这样耗下去,非出事不可。”宏远爹摸着酸胀的残腿说。其实他也是打着精神强坚持——家里虽然不等着钱用,总不能刚开张几日就关门吧?“要不,咱吃饭的时候关上门,中午再休息一会儿。任他们怎样叫,咱也不开。”
“这不行。人家大老远来了,咱给人家个闭门羹,对人不尊重。”宏远娘有气无力地说。
“也是!要不,咱把买卖搬到玉云他们家去,上午和下午咱就在那里照应买卖,到了吃饭休息的时候,咱就锁门回来。形成了规律,人们也就不上家来了。”
“这法儿倒是行!就是那里太偏僻,人们去着背脚不顺便。再说,把东西放在那里,三面都没邻居,晚上被贼偷了怎么办?咱又没人去看着。”
“要不,咱雇个人来帮忙。人家店铺里不是都雇小伙计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