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民间能够拿出有理有据的批评,朝廷非常愿意倾听民意,甚至可以将你的意见刊登在邸报上广而告之,若是造谣诽谤,那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一点上文宣部绝不会手软,发现一例打击一例。
为了更好的配合朝廷新政,文宣部在各府县成立文化局,各省成立文化总局,负责对大明的文化产业进行监管,同时对各地的刻印作坊进行监管,所有刻印作坊必须在文化局取得印刷许可证才能进行印刷,所有新的话本印刷都必须经过文化局的审核,只有拿到出版发行许可才能进行印刷。
在文宣部总部成立新闻出版司、文化宣传司、邸报司和教坊司,其中新闻出版司直接对接各地的文化局,监管天下所有印刷作坊,戏班、茶楼说书人等有传播影响力的人和事物。
文化宣传司组织整个大明有影响力的戏剧作家、话本作家创作积极向上的作品,在全国巡演,宣传朝廷的新政政策,让老百姓明白朝廷的新政。
邸报司负责邸报的发行,邸报未来必须要在全国铺开,要做到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新政是怎么一回事。
教坊司本是一个很好歌舞舞台,可是却成了藏污纳垢之地,陛下已经有严旨,所有教坊司女子全部取消奴籍,给予正式演员编制,文化宣传司所创作的剧本、话本都需要教坊司的演员进行表演。以后教坊司将在大明各地巡回演出,一方面丰富百姓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宣传朝廷的大政方针。
这样算下来文宣部在各府县设立一个文化局,按照每个局十人编制,至少需要五千官吏,文宣司需要专业的人才,搜罗天下的英才组成专业的写作团队,定员不限,上限不超过百人。
邸报司面向全国发行,暂时只能铺到新政施行的地方,不过邸报有广告收入,不但不需要朝廷拨款,还能为朝廷获取一些利润。
教坊司也是如此,即使演出的门票收入不多,相必养活整个教坊司的演员应该是不成问题。不过教坊司因为女子居多,管理上需要格外严格,任何敢于非礼亵渎这些女子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文宣部的预算六千人计算,以及各地铺开的启动费用暂时定为一百万两。”
杨士奇已经眉开眼笑,连着两个部门都只申请一百万两银币的预算,若是剩下的十个部门都是预算一百万两,那明年的财政还能有盈余。
本来心情已经向好的杨士奇在工业部尚书汇报完预算之后,心情再一次跌落谷底。胡元澄首先介绍了工业部的构成:“工业部分为重工业司、轻工业司、矿业司、军工司四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